市场动态

外贸保八形势不容乐观

时间:2013-11-03 信息来源:

 

       据悉,10月24日国家统计局刊文指出,三季度中国出口呈现“乍暖还寒”,增长步伐有所放缓,全年走势低位企稳。而在第114届广交会上,这样的形势判断可以找到更多的佐证,各地区、各行业的相关负责人言必谈“形势不容乐观”。
  回过头看这大半年,外贸成绩“过山车”般起落,从一季度反弹回暖,二季度滑到负增长,再到三季度的由负转正。作为中国外贸的“晴雨表”,广交会传递出来的企业成本压力、汇率、贸易便利化等等,成为企业出口好转需要过的“槛”。
  着眼未来,随着国内宏观经济的稳定,市场信心的恢复,中国外贸持续向好的前景应该可期。
  10月24日,第114届广交会开馆第10天,到会采购商为122710人。与上届的开馆第10天到会人数基本持平。
  外商到会多少,并不让外贸企业最忧心,他们担心的是订单到不到位。
  与此同时,记者从接近商务部的人士处得知,商务部召开了一次内部座谈会。这位人士称,“会上各省市商务部门负责人表示第四季度外贸增速均放缓,尤其是处在转型升级中的沿海外贸大省谈升不易,保8压力大”。
  此外,记者从多家外贸企业了解到,对国务院7月下发的为提振外贸发展的《关于促进进出口稳增长、调结构的若干意见》以下简称83号文,相关部门执行情况有好有坏。他们认为海关和出口退税方面还有改进空间。
  距年底只有两个多月的时间。除浙江外,广东、江苏、山东等沿海外贸大省的商务部门负责人,心里都比较着急。
  “外贸水温粤先知,中国外贸看广东”。作为中国外贸第一大省的广东省,今年1~9月,进出口总额为8145亿美元,增速为13.8%。这与第一季度以及上半年广东外贸增速相比,已经开始收窄。
  “广东外贸走势是前高后低。”广东省商务厅负责人在此次闭门会上说。单从出口来额看,广东省出口增速逐季剧减:第一季度为37.8%,第二季度为7.8%,第三季度仅有0.6%的增长。“自8月反弹之后,9月单月,由于挤出了深圳海关的套利数据,广东出口已经是负增长。”不过,他没有透露具体下滑的数字,“今年全国外贸增速目标为8%。预计广东外贸增速为7%。明年1~4月份出口增速是负数,所以全年增速能跟今年打平就不错了。”
  紧列其后的江苏,今年1~9月,累计进出口额为4052.4亿美元,同比增长0.2%。其中出口增长0.8%,进口下降0.7%。
  受外贸结构性特点和去年下半年高基数的影响,江苏省预计第四季度进出口增速可能会继续回落,全年进出口增速也将回落,有望和去年持平,或者仅仅实现0.5%的增长。对于明年走势,考虑到外贸结构特点和目前部分重点行业仍然处于升降区间,江苏省认为明年走势还存在很大不确定性。
  山东省对第四季度的增速也表示难定高调。由于山东有青岛港、岚山港和日照港等大宗商品进口港口,山东外贸呈现月度进口额比出口额高的特点。
  第三季度,山东外贸增速一下子蹦高到15.9%,高出第一季度的增速9.9个百分点,更是第二季度4.3%增速的3倍多。
  9月单月,山东进出口总额为238亿美元,创下年度单月最高。而如要完成年度8%的增长,山东省后几个月每月都得完成250亿美元的进出口额。但这个目标很难达到,因为250亿美元是去年山东月度进出口额的最高峰值。
  近期,山东省商务厅召集相关部门举办了一个调度会,对该省各市今年的外贸增长做了分析,据此测算,今年山东外贸增速为6%~7%。
  得益于义乌效应的浙江,在沿海外贸大省中要亮眼一些。1~9月,浙江省进出口总额为2492亿美元,同比增长7%,其中出口1845亿美元,同比增长10.7%。但这个增速比浙江省上半年增速回落了0.3个百分点,比1~8月增速回落了1.8%。如果排除市场采购方式的影响和因素,浙江省传统贸易方式出口增长只有4.5%。
  浙江省商务厅负责人认为,从后期看,传统贸易方式出口增长乏力的态势还将持续。但由于义乌采购模式的带动和浙江民企的活跃,浙江省外贸增速今年有望保8。
  今年上半年,中国进出口呈现逐步回落态势,6月份更是转为负增长,为-2%。
  为提振外贸,7月26日国务院出台了83号文,其中包含12项促进外贸发展政策。随后,各省市商务部门都配套出台了省市级别的文件,细化落实83号文。据记者采访的外贸企业反映,出口法检费用和目录的减免以及缩小,确实为外贸企业减了负。
  以一家年出口总额为7000万美元的服装企业来说,法检目录调整以后,一年下来可节省的法检费、货代报检费、商检相关单证平台费等就达110万~120万美元。
  然而也有不如意之处,在执行过程中,出现了条块分割和掣肘的问题,某些环节执行起来好像变了味。“通关环境恶劣了点。”多位外贸企业负责人告诉记者。
  83号文第七条要求:“提高贸易便利化”水平、抓紧出台“一次申报、一次查验、一次放行”的“三个一”改革方案。但推行近3个月的“三个一”通关方案,被普遍反映效果不是很好,比如在有7个海关的广东省。
  据企业分析,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一方面是海关到年底了也需要完成税收目标,另外就是“一山二虎”,同省的几个海关互相不认。
  山东一家外贸企业外销部负责人举例,他们企业按照区片划分,归刚成立不久的济南海关管。但他们从青岛海关进口了一批货物,两个海关互相不认,导致该企业进口物资压港达半年。
  “一个省海关分为两块或几块,互相竞争,各自都要出成绩。”上述外贸企业负责人纷纷表示。改革初期,由于开放需要,一个省内成立了两个以上的海关。“但现在绝对要改革,一个省统一只有一个海关管辖就好。不然贸易便利化就是白说了。”
  HS编码即为海关编码,是编码协调制度的简称,是外贸企业报关时必须完成的进出口报关单填报内容。之所以如此重要,是因为此后的出口退税要依据HS编码来确定退税税率。
  “在报HS码的时候,我们跟海关闹得不愉快。”一家小家电企业负责人说。“以前,我们向一个国家出口过一些货品。后来同样报这个口岸,海关却不认可了。不仅不认可,还要追溯我以前出口过的货物。”这家企业负责人提起来直摇头,“我们没有其他选择,只能海关说什么就是什么。问题是,他说是什么就是什么以后,换了另外一个负责人又另外说一套。你都不知道听谁的。下一次报关可能又是不一样。”
  此外,由于HS编码中“章”的分类基本采取两种办法,一是按商品原材料的属性分类,相同原料的产品一般归入同一章,二是按商品的用途或性能分类。海关决定将商品按哪个归类,直接决定商品的出口退税率,这就影响企业出口退税所得。“两个百分点对企业影响很大,几乎就是今年企业的净利润率。”上述外贸企业负责人坦言。“海关开箱抽检率是不是太高了?就我们自己说,从以前的2%~3%提高到5.5%。这个5.5%不要小看,对企业来说可是大数字。”浙江一家外贸企业负责人说,抽检率直接影响企业的通关速度以及支付费用。
  此外,外贸企业还反映,国税对企业出口退税的速度比以往慢了。“我们省的退税比去年慢了大概5%~10%”,其中一位举例道。
  对此,接近国税总局的一位业内人士对记者分析,由于进口关税和增值税下降,今年中央税收比较低。
  每年,中国外贸的出口退税达一万多亿元,而全国的年增值税税收为两万多亿元,一半都分给了外贸企业出口退税。也因此,今年税务部门在退税时,对外贸企业格外严格,会对企业进行全面调查。
  外贸企业对此表示理解,但他们呼吁在外贸形势比较严峻和不明朗的情况下,还是要加快出口退税速度,争取做到企业当天申报当天就能审批。
  他们向记者提出,根据83号文,自8月1日起到今年底,免收检验检疫费用。“现在是免收费用。明年还能免吗?”他们最担心外贸一回升,这些促进政策就被取消了。
  法检目录的缩减,让近80%的出口货物免检,但还有占出口额20%的目录没有被缩减,这些主要是农产品。
  “我们是出口日本的,日本的标准是全球最严格的。”一家山东农产品出口企业负责人抱怨,“应该针对实际情况有所调整。”
综合服务企业待支持
  此次商务部闭门会上,各省商务厅提到次数比较多的,还有外贸综合服务企业。
  国办83号文第九条是“支持民营外贸企业加快发展”,其中提到“充分发挥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的作用,为中小民营企业出口提供通关、融资、退税等服务”,并提出“抓紧研究促进外贸综合服务企业发展的支持政策”。
  对多数地方商务部门来说,“外贸综合服务业”是个新名词。上海市商务委正在研究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该怎样定位、怎么样定义。
  比照现实,具有“综合服务”特点的外贸企业有线上、线下两种。深圳的一达通和上海的南森就是两类典型代表。
  记者了解到,对于线下实体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而言,目前面临着几个问题。
  根据国税总局39号文,一旦外贸公司有代理行为就必须退回所有已退税的税款。“这对于本身就服务其他外贸企业的外贸综合服务企业来说不合理,应当废除。”一位业内人士建议。
  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还必须确保上游企业增值税发票的真实性。如果一旦查出来里面有一个环节或者一家供货企业有问题的话,那么板子就全部打在外贸综合服务企业身上。
  几位被认为是“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的负责人认为,这个做法有失公允,“谁出问题谁就挨板子,不能让我们一家企业承担这么多的责任。”他们表示,这不利于支持新型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的发展。
  海关、商检对这些服务成千上万家外贸企业的的综合服务性公司的测评和考核,目前跟普通的外贸企业一样。
  如果综合性服务企业涉及到HS编码三次有误,就会被降级。涉及到出口退税,如果达到人民币三万元的误差,也会被降级。
  降级之后,通关方面自然待遇差很多。比如一家企业从B类降为C类后,企业办理加工贸易手册备案时实行银行台账保证金100%实转管理,即企业需缴纳备案进口全部商品应缴纳税款等值的保证金或者银行保函后,海关才予以备案。
  按照一般外贸企业标准进行的降级,无疑骤然加大了外贸服务性企业的资金压力。针对此问题,记者了解到,商务部正在研究制定对外贸综合服务企业等级的测评办法。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