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动态

我国塑料供需矛盾函待解决

时间:2013-07-18 信息来源:www.titanos.cn

一、宏观方面
  1、美国复苏正轨化
  美国劳工部上周五公布的6月美国新增非农就业岗位19.5万个,显著好于预期的16.5万个,失业率与上个月持平,仍维持在7.6%。令市场对美联储削减购债规模的预期进一步升温。受此推动,美元指数冲至三年来高点。
  多家金融机构预测美联储可能在今年9月的货币政策例会上开始放缓购债进度。 在美国货币政策偏向收紧的情况下,其他主要央行的货币政策偏向放宽。因此,全球应为较长时间内的美元走高、发展中经济体面临更大压力以及全球市场的动荡做好准备。美元走强将给以美元计价的大宗商品带来不利影响,推高企业和发展中国家的美元借款成本,并可能最终导致美国对海外投资回流。
  而欧元区经济前景难言好转,货币政策保持宽松,6月欧洲制造业PMI出现回升,但数值上看,仍在荣枯线下方挣扎。5月欧元区失业率12.1%,再创历史新高。欧元区中失业状况最严重的是西班牙和希腊。此外,欧元区下修1季度GDP,欧元区实体经济毫无好转。
  新兴市场表现各异,6月日本制造业指数为52.3,创11年3月以来新高,日本经济景气度持续好转。同时日本货币供应量也创出历史新高,量化宽松政策继续实施。澳大利亚景气度出现回升,而韩国经济表现仍疲弱,同时金融市场波动加大。
   2、 国内产能过剩,化解任务艰巨
   国家统计局7月1日发布的数据显示,6月中国制造业PMI为50.1%,环比大幅下降0.7个百分点,为4个月来最低水平。虽然数值仍位于临界点以上,但已经回落至代表制造业扩张与收缩的边缘,与今年2月的数据一同创下本年度最低值。同日公布的6月汇丰中国制造业PMI终值,经过季节性调整后录得48.2%,不仅较上月下滑1个百分点,同时也低于早前公布的48.3%的初值。在金融市场流动性吃紧、政府努力促进经济结构调整大背景下,令中国经济增长前景蒙上阴影。
  当前经济增长出现某种程度的稳中偏弱因素,主要原因在于产能过剩和产量释放过快。今年以来生产指数一直高于新订单指数,供大于求的格局积累造成市场偏弱局面。在目前这种形势下,稳增长要立足于控制产能过快释放,保持供需基本均衡。
  产能过剩呈现行业面广、绝对过剩程度高、持续时间长等特点。产能过剩行业已从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造船等传统行业扩展到风电、光伏、碳纤维等新兴战略性产业,许多行业产能利用率不足75%,处于严重过剩,有的处于绝对过剩状态。从产业组织结构看,越是地方政府高度重视、国有程度高、审批严格的行业,产能过剩越严重,许多行业的产能过剩主要是体制性和结构性因素。目前,过剩行业的投资仍在增长,而且大部分为原有水平的重复投资,新的中低端产能继续积累,有可能导致过剩程度进一步加剧。在中期潜在经济增长速度下降的背景下,如果不能加快淘汰和兼并重组,过剩行业的利润会继续下降,优秀企业也难以发展壮大。
  3、系统金融风险大大上升
  目前,我国经济领域出现了“金融热、实体冷”的背离现象,表现在货币供给在存量较大的基础上继续较快增长,而经济增速与物价涨幅有所回落。究其原因,一是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负债增长较快,部分企业因效益下滑无力偿还贷款,大量货币资金被用于“借新还旧”。二是居民热衷于理财和房产投资,企业热衷于金融投资,大量社会资金“避实就虚”。三是部分资金通过理财产品等形式在金融机构之间互相持有,并未用于实体投资,且资金期限错配,一旦国内外经济金融形势发生变化,又会出现短期流动性不足,影响实体经济的资金供给。
  值得注意的是,近期引发市场剧烈震荡的“钱荒”可能将在未来一段时间对经济增长产生负面影响,同时也令市场对中国经济未来的增长前景更加不乐观。尽管银行间市场最坏的情况可能已经过去,但这一冲击对实体经济的影响也许才刚刚开始,并且很可能会持续一段时间。流动性紧缩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可能包括融资成本上升、信贷增长放缓、经济预期走弱等方面。
  在上述冲击下,原本依赖表外业务融资的中小型企业的经营状况或首先受到影响。随着一些影子银行活动的停滞或收缩,那些更加依赖于影子银行信贷的部门,如地方政府融资平台、房地产开发商以及建筑业相关部门可能会受到更大的打击。此外,严重依赖票据市场获取营运资金的民营和小型企业也可能受到一定程度的冲击。随着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进入偿债期,企业兼并、破产增多,部分理财产品信用违约风险提高,金融风险增加,金融对经济增长的支撑作用下降。
  二、上游市场
  1、原油支撑或变弱
  近期原油问题受到埃及和叙利亚局势的冲击,表现较为抢眼,但随着中东问题对原油的刺激作用或将减退,原油的涨势或将受到抑制。此外,利比亚的一处油田设施和伊拉克的一条输油管恢复运作,缓和了投资者此前对全球石油供应状况的担忧。之前,布兰特原油期货因埃及局势持续动荡而升穿108美元,并创下三个月新高。
  从目前原油库存的情况来看,俄克拉荷马州库欣的原油库存激增,尽管新的输油管道还在不断建造,还是无法满足日益增长的原油供应。随着美国经济的恢复,原油需求很强劲,但原油供相对而言还是较多。从沙特的剩余产能也可以看出这一点。另外,阿联酋5月产量环比增加1.1%,日产量273万桶,而一季度日均产量为267万桶,国际能源署称,阿联酋当前稳定产油能力为290万桶。阿计划到2018年将产能增至350万桶。
       总体来说,随着中东问题对原油的刺激作用或将减退,再加之市场获利回吐,原油在短暂的夏季需求高峰之后或将陷入震荡走跌态势。不过,埃及国内的大规模游行、机会仍在继续,投资者高度关注埃及局势,帮助国际原油期货价格遏制了下跌的空间。
  2、后市乙烯供应充足
  本周亚洲两个地区的乙烯现货价格涨跌互现,因市场担忧下游主要市场聚乙烯目前的涨势可能将失去动能。尽管国内和来自中东的乙烯供应仍有些吃紧,但在经济前景不明的情况下买家谨慎,这正好与有限的乙烯需求达成一种平衡。尤其是在本周的后半周,不断升级的埃及政治局势推升油价走高,原材料石脑油也追随原油涨势,而这也将为乙烯带来利好支撑。
       与原油价差开始拉大,后期利润可期。此外,市场参与者还密切关注有关台湾中油公司产能为60万吨/年的六号石脑油裂解装置的消息。据称本周该装置曾短暂启动但很快又停车,不过该消息未获证实。消息人士还称,如果该装置继续延迟启动,那么将潜在的增加高雄地区7月抵乙烯船货的需求。但也有许多市场参与者认为来自中国的现货乙烯买家将增加,因有消息称国内武汉和四川地区的两处石脑油裂解装置都延迟重启。据称武汉石化年产能为80万吨的裂解装置最早启动日期为7月末,而四川石化的石脑油裂解装置启动日期则可能推迟至9月份。可见后市乙烯供应充足。
  三、现货方面
  近期国内聚乙烯市场震荡小幅上涨,其中线性及高压表现较为明显。国际原油连续上涨,拉升线性期货高开高走,提振市场心态,贸易商从上周周中开始线性报盘走高,涨幅100-200元/吨左右,高压市场货源偏少,石化厂家还没开始上调价格时,高压价格就已高位坚挺,从上周末到本周周初,石化厂家上调高压及线性出厂价格,但市场价格都已在高位,商家出货受阻,成交清淡。市场价位走高,下游工厂生产积极性不高,工厂采购暂无大单,对需求不旺仍将继续打压市场交投气氛。成本居高,加之宏观暂无利好因素,塑料行业淡季持续,业内人士信心不足,预计短期内聚乙烯市场低位整理,短期内不排除走软可能。
       据了解,5月农膜产量继续下滑至13.85万吨,较4月减少0.96万吨,同比增长20.68%;5月塑膜产量较4月减少0.44万吨,同比增长13.7%。1—5月农膜累计增速为16.69%,塑膜累计增速为11.65%。目前农膜生产处于淡季,厂家整体开工率在15%左右,大规模厂家和品牌厂家开工率在20%—50%不等。月底华北地区订单有望好转,开机厂家有所增加,届时开工率将会提升。农膜整体开工率在5月份达到最低,6月份在棚膜生产的拉动下有所回升,但地膜开工率仍有小幅下滑。由于原料价格高企,农膜成本增加,农膜价格较往年同期每吨上涨1000元左右,下游经销商储备意向不佳,订单相对偏差,生产量受到一定影响,厂家开工率较往年有所下滑。下游厂家提前储备旺季所需原料意向不足,原料库存整体处于低位水平,目前大规模厂家库存量在半个月左右,小厂家3—7天不等,以刚需采购为主。农膜需求仍保持较高增速,后期下游需求修复以及原料补库存,可消化检修装置重启后的部分产量。
  四、分析与展望
     技术上看塑料1401刚换为主力合约,远期合约价格低于近月,市场未来并不看好,多头动能不足,下方暂时受20日均线支撑,MACD双线在0轴附近纠缠,方向不明。
  前期商品期货中连塑较为抗跌,主因在于社会库存相对较低给予支撑,但伴随着淡季装置检修结束,产能陆续放开,市场线性将会供应充足,那时虽然伴随农膜备料预计可给予支撑,但是随着国内整体经济环境的疲弱,主体塑料制品行业订单在减少,而上游原料以及进口料在增多造成囤积,需求放缓和供应加速增长的双重压力叠加下,使得聚乙烯原料全面进入过剩周期,旺季不旺的局面可能再次呈现,到时市场需求将决定连塑后市的走势,而当前这段时期,无论从基本面还是技术面看,连塑将维持弱势震荡的格局。如再有系统性利空因素刺激,不排除再度探底的可能。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