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场动态
攀枝花钒钛交易中心28日正式开业
时间:2014-12-08 信息来源:www.titanos.cn
11月28日,由昆钢集团、丰源矿业和钛都化工、攀钢集团、天赋商品交易所共同组建的专业交易平台——攀枝花钒钛交易中心正式开业,为钒钛产业链上的中下游企业提供一个现货电子平台,并通过平台的优势整合,实现降低物流成本、增加企业利润的作用。
该中心董事长刘昂生表示,中心的运营模式是建立三个平台,一个是电子交易平台,一个的现代物流平台,一个是融资的平台,就是电子交易+现代物流+融资。“我们交易的产品有两类,一类是产能预售的产品即远期合约,另一类就是实货商品,就是现货商城通过电子平台来交易。”刘昂生介绍,首批上市的产品有3个,分别是钛白粉、是钛精矿和钛锭。
为什么需要这样一个交易中心?刘昂生解释称,我们现在钒钛产业在整个产业链上进行交易主要是通过传统的方式进行,那么对我们整个产业链的企业来说就面临巨大风险,第一个风险就是不能在市场经济的条件下实现产能预售,实现生产的计划性,那么通过远期合约交易能够把我们未来的产能提前预售出去,使企业能够锁定未来的成本,锁定未来的利润。“这样企业就能够良性有序的发展,通过电子交易平台能够减少实货交易中的很多中间环节和一些不透明的定价和价格机制,是我们的价格能够真正的科学,能够促进整个。”
同时,衍生品交易也将吸引大批的趋势投资人来进行投资型交易,这将大大的增加交易量和流通性,由于趋势投资人的进入,也将价格波动的风险,很大程度的转向流动性,减少了生产链条线上的风险。
攀枝花钒钛交易中心主要采用的一对一的协议转让,一对多的转让、挂牌溢价和陪卖的方式进行衍生品交易以及下游交易,而不采用股票市场和期货市场的多对多的集中交易。
徐匡迪院士:打造攀枝花钒钛资源矿产资源保护法应尽快出台
11月27日,在攀枝花召开的全国钒钛学术交流会上,中国科学院院士徐匡迪,做了《关于攀枝花钒钛资源综合利用的若干战略思考》的主题演讲,并在随后的采访中,就目前攀枝花钒钛产业所遭遇的瓶颈以及应对做了相关阐述。
徐匡迪认为,攀西的钒钛磁铁矿的资源是中国的一宝,也是世界的一宝,。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钒和钛的重要性越来越大,也远远超过钢铁。
徐匡迪认为,我们现在世界钢产量第一,而且产能过剩,所以,如果还是以钢铁为主要的目的来安排攀枝花矿产资源这整个流程,是对不起这宝贵资源的。他透露,目前我国整个铁的资源回收率大概是90%左右,钒的回收率40%左右,如果再把其他的一些剩余的钒渣做点处理,也就是50%左右。钛原来是完全没有,这几年攀钢努力了以后,也有接近20%的回收率,但我国每天还进口20万吨钛的资源。所以这个资源综合利用不仅是要对我们的子孙后代负责,而且对全世界负责,现在整个开发综合利用的重点,要从钢铁转向钒钛资源的保护和利用,这就是国家设立钒钛创新试验区的宗旨。
徐匡迪认为,钒钛博览会的召开,一方面是市场的开拓和需求。另外一方面,是技术进步的需求。
徐匡迪认为,在钒钛综合利用上,目前问题和难点在于科研怎么和生产相结合,从过去计划经济国家统一规划,统一布置一切的情况下现在进入市场经济,互相竞争,这种情况下怎么样来合理的组织和调配资源是一个很大的问题。
那么有没有一种办法既可以兼顾国家的战略,国家利益,又照顾企业生存?徐匡迪认为,国家战略,实际上就是全局的,根本的,长远的,企业要生存,就是眼前的,结构性的,局部的利益,这两者始终是矛盾的。他呼吁重要的矿产资源的保护法应该很快出来,制定这个法律过程就要以兼顾国家长远利益为出发点,兼顾地方的发展、资源所在地的经济发展的需求和老百姓的积极性、企业参与的积极性,他强调资源开发总是要企业来做,所以这还只能通过法制的办法来解决。
徐匡迪认为,民营企业最大的问题就是技术储备不够。攀钢自己有研究,但总体比全国其他地区的研究力量还相对薄弱,因为这个地方比较偏远,所以攀枝花资源的优势和它开发的建设力量这方面不是很匹配。
徐匡迪建议,攀枝花不能再是在封闭的山沟里来搞钒钛资源的综合利用,应该用海纳百川更宽阔的空间来搞技术攻坚。他认为本次博览会办得很好,是以一种开放的胸怀,接纳全国的精英和资金以及管理能力来共同努力打造攀枝花的钒钛资源。